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河南洛阳金元明清2023年债权计划3号政府债定融

linbin123456 2023-07-09 98
河南洛阳金元明清2023年债权计划3号政府债定融摘要: 月度付息,总价值3.8亿应收账款➕运营权质押【河南洛阳金元明清2023年债权计划3号政府债定融】规模:5000万 付息方式:每周二、五成立计息,月度25号付息期限:12/...
微信号:18621393321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月度付息,总价值3.8亿应收账款➕运营权质押
【河南洛阳金元明清2023年债权计划3号政府债定融】
规模:5000万 付息方式:每周二、五成立计息,月度25号付息
期限:12/24月
收益:
12月 10-50-100-300万 8.7%-9%-9.3%-9.6%
24月 10-50-100-300万 8.9%-9.2%-9.5%-9.8%
🉑资金用途:用于资金用于丽景门商业改造项目及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河南洛阳金元明清2023年债权计划3号政府债定融

河南洛阳金元明清2023年债权计划3号政府债定融

优质知识分享:

包括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

     5、 原路平面线形测量采点要求 ⑴ 对于整体式拼接方式的平面线形测量应在左、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和硬路肩外边缘 布设测点,左、右幅的测点宜基本位于同一断面上

     ⑵ 测点纵向间距一般可为20~25m,半径较小的圆曲线路段和特殊路基路段应适当加 密

     ⑶ 明式构造物(桥梁、桥式通道、主线上跨的分离立交桥等)桥头100m 范围内测点纵向 间距控制为10m

     ⑷ 测量精度:一般路段平面点位中误差≦±5cm,桥梁等重要结构物平面点位中误差≦ ±2cm

     6、原路纵面线形测量采点要求 ⑴ 为原路纵面拟合而进行的测量采点,应与平面线形布设的测点一一对应

     ⑵ 测量精度:高程测量统一采用四等水准技术要求施测

     1.2 评价 应根据原路路线线形拟合的结果对原路路线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与现行标准规范的符合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并结合交通事故调查资料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2.原路基调查与评价 2.1 原有公路路基调查应采取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和勘探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在搜集原有公路路基勘察设计、竣工图和养护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原有路基现场测量,根据原有公路的路况进行分段,并应选择代表性断面,对路面各结构层、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及地基土进行勘探试验,钻孔深度和取样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的有关规定

     2、按照新建路基的要求,进行拓宽改建路基范围的地基勘察

    拓宽改建路基的勘探孔宜与原有路基的勘探孔布设在同一路基横断面上

     3、调查原有路基支挡工程地基地质条件、基础形式和使用状况,必要时,应对支挡工程地基进行勘探试验

     2.2 原有路基填料试验项目 1、原有填方路堤和挖方路段路床土应进行下列试验:  物理性质试验: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粒径组成、液限、塑限等; 力学性质试验:重型击实、CBR、固结试验、直接快剪等

     2、原有路堤和挖方路段路床土应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计算出下列指标: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实度、平均稠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

     2.3 原有路基现场测试  根据原有公路的路况,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老路路基路面几何尺寸、弯沉、承载板测试,确定其回弹模量

    各测试均应符合《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的有关规定

     2.4 原有路基分析评价 1、根据调查、测量、试验和水文分析资料,确定原有路基高程能否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规定

     2、确定原有路基填料能否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路基压实度和路基填料最小强度的要求

     3、确定路基土的平均稠度及路基所处的水文状态,分析评价路基最小高度能否满足路床处于干燥、中湿状态下的临界高度

     4、分析评价路基边坡的稳定状态、各种防护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5、分析评价原有路基病害的类型、分布范围、规模、成因,以及原有路基病害整治工程设施的效果,并提出路基病害整治措施

     2.5 软土地区原有路堤分析评价 1、分析评价原有路基的各种地基处理路段的软土地基固结度、固结系数、压缩变形发展规律和抗剪强度增长规律,确定原有路基的各种地基处理路段的软土地基固结度和剩余沉降(包括主固结和次固结)

     2、分析评价原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及其改进措施

     3、分析评价拓宽改建路基与原有路基之间的稳定性和沉降、拓宽改建路基对原有路基稳定和沉降影响程度,确定新拼接或增建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3.原路面调查与评价 3.1 原有公路路面调查应采取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和试验检测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进行原有路面破损状况调查,计算原路面破损状况指数

     2、根据原有公路的路况进行分段,对路面排水状况进行调查;对沥青路面选择典型部位做现场渗水试验或取样试验

     3、进行弯沉和车辙检测,计算沥青路面强度指数、车辙深度指数,进行水泥路面承载能力评定

     4、在搜集原有公路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原路面竣工图和养护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破损状况、承载能力评定、车辙及取样观察、取样试验、渗水试验结果等,综合分析沥青路面病害原因;根据破损状况、承载能力评定结果及排水状况综合分析水泥路面病害原因

     5、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原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检测,计算行驶质量指数、抗滑指数; 6、根据路面病害原因、行驶质量和抗滑性能分析结果,以及拓宽新建路面的结构型式,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原路面改造方案

    有条件时,宜结合改扩建后轴载谱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3.2 原沥青面层取样试验项目主要为抽提试验、筛分试验,必要时可增加动稳定度试验、抗剪强度试验、粘结强度试验或筛分后进行有关原材料试验

     4.原桥梁、涵洞调查与评价 4.1 桥涵的调查与评价应在工程建设的前期阶段进行,隐蔽结构物利用时可在施工期间补充评价

     4.2 原桥梁涵洞调查内容、方法 1、桥涵调查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试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竣工资料、养护资料等内容

     3、现场调查应根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

     4、在制定桥涵改扩建方案时,还应调查管线、道路、航道等的现状和规划状况,大桥和特大桥应调查原桥施工临时设施的情况

     4.3 原桥梁、涵洞评价 1、应由具有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价,局部构件可由具有公路工程桥隧单项甲级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价

     2、桥涵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应符合《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的规定,并符合《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和《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的规定

     5.原隧道调查及评价 5.1 隧道调查内容、方法 1、隧道改扩建设计前应对原隧道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等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收集设计图、竣工图、施工变更、施工过程记录及营运养护记录等,获取如下资料: ⑴ 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

    包括不良地质、有害气体、地下水侵蚀性,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山体、地表的稳定情况,地质素描、围岩变更情况,围岩渗水、涌水情况,坍方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情况,运营后山体及地表变形状况

     ⑵ 隧道衬砌结构的技术资料

    包括主隧道、辅助坑道、风道等衬砌结构的类型、衬砌断面的几何尺寸,隧道修建年代,施工方法和衬砌结构的竣工图

     ⑶ 隧道附属构筑物的技术资料

    包括防排水设施、电缆沟槽、各设备洞室、路面结构、 隧道装饰,以及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设备的布置及使用情况

     ⑷ 洞口建筑物的技术资料

    包括洞门结构、防排水设施、洞口仰坡、路堑边坡及防护工程等

     ⑸ 隧道营运期间交通事故情况,已完成的养护维修及病害处治情况

     2、原隧道利用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隧道的技术状况进行调查、专项检测和统计分析

    调查、检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应对隧道净空、衬砌厚度、强度、钢架、钢筋布置及衬砌背后空洞等施工缺陷进行测量和检测

     ⑵ 应对衬砌剥落、掉块、衬砌裂缝分布、长度、深度进行测量和检测,并绘制平面展示图

    对衬砌及裂缝稳定情况应进行必要的监测

     ⑶ 应调查隧道渗漏水部位、水量及其随季节变化的关系;严寒地区应调查冻害及整治情况

     ⑷ 应对隧道路面病害进行调查与检测

     ⑸ 有腐蚀性地下水的隧道,应对地下水的性质、侵蚀类型及侵蚀指标,腐蚀的特征、部位、范围及深度,残存衬砌厚度及强度,以及整治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

     ⑹ 有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的隧道,应对渗入隧道的部位、浓度进行检测,对改扩建施工、运营及养护人员的危害进行分析

     5.2 评价  隧道的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原隧道衬砌结构的缺陷或病害检测结果及交通事故的调查结果,评价隧道结构安全及交通安全是否存在异常

     1、对隧道承载结构的安全性判定应符合《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公路隧道病害检测评价与处治指南》的相关规定

     2、对交通安全的判定应根据隧道运营以来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原因,判定事故及损失与隧道土建、机电设施及交通工程设施的相关性

    有明显异常的应结合改扩建工程进行必要的改造

     6.路线交叉调查及评价 6.1  路线交叉调查主要内容 1、对原有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等的设计和竣工资料进行收集

     2、现有路况状态下的建筑限界指标满足情况

     3、对实际运营情况做详细的询问和了解,必要时,对局部路段采集相关数据或参考样本

     4、收集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历史交通量资料,互通立交区内的事故资料,收集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及天桥的周边条件和交通需求

     5、收费站道口数量、设备配置和收费广场运行情况

     6、与铁路及其他管线相交叉的路段,还应调查安全距离、影响范围、规划情况等

     6.2  路线交叉评价 1、检查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等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评价其运行状况

     2、评价路线交叉范围内老路及结构物、收费广场设施的可利用条件,并提出利用和改进措施

     7.道路交通条件检查 7.1 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调查和交通量发展趋势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高速公路的交通 工程及沿线设施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

    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交通调查和预测交通量资料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流特性、交通事故、道路管理部门意见,经分析、修正,作为改(扩)建高速公路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依据

     7.2 应对以下道路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并作安全性检查: 1、出口相邻匝道入口距出口间距小于1km的路段; 2、长隧道出洞口距匝道出口间距小于600m的路段

     3、连续发生2次或以上交织的复杂交通组织路段; 4、半径小于650m的平曲线路段; 5、长直线末端; 6、边坡斜率为1:1.5且填高超过8m或边坡斜率陡于1:1.5且填高超过6m的路段; 7、隧道入口的洞口上游300m至洞口下游200m以内的路段; 8、特长隧道、隧道群; 9、跨越大片水域、密集居住区且长度达到或超过1km的桥梁; 10、互通区域出口路段; 11、长陡下坡路段; 12、行车道车道数变化的路段且需要进行交通组织的路段; 13、硬路肩宽度小于2.5m的路段等

     7.3 应对以下路段或区域的交通延误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频率、原因、后果等情况作延误分析: 1、高速公路主线; 2、项目已有隧道的,应调查隧道洞口的延误情况; 3、服务区出口; 4、互通出口; 5、收费站

     7.4 应搜集高速公路开通运行之后至改(扩)建设计时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事故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得出相应结论

     7.5 应调查高速公路周边的风、沙、雾、雪、冰冻、暴雨等气候条件

     7.6 应调查高速公路路边停车情况及其地点,分析需求

     7.7 应选取特征点进行运行速度调查,并分析实测的运行速度

     7.8 应了解原有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适应情况,调查使用服务设施的比例及车种组成;有条件时,应发放问卷调查,搜集并分析道路使用者的习惯和需求

     7.9 应了解原有高速公路管理设施情况,调查管理体制、运行情况,搜集管理的规章制 度、交通事件处理预案、收费监控通信设施运行情况等资料

     而嵌固端的选取却面临着各种不同情况,如不设地下室但基础埋深较大;没有地下室但其层数或多或少,且基础形式不同等

    根据以上情况正确选取其结构嵌固端,是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式中的一个重要假定,它不仅关系到结构中某些构件内力分配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结构产生侧移的真实性,以及结构局部的经济性,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作进一步探讨,并由此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

       2、结构嵌固端的条件 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通常是选择在地面标高处,但地面标高处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而且在输入首层计算高度时还有许多讲究

       2.1设有地下室时的条件 (1)地下室顶板标高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能太大,极端的情况如半地下室则首层楼面一般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除非其高差仅为1—3级台阶高度时才可能考虑;   (2)地下室顶板结构应为梁板体系(即不可设计成无梁楼盖),且该层楼面不得留有大孔洞,楼面框架梁的抗弯刚度要足够大,楼板也要有相当厚度;   (3)地下室侧壁要有良好的侧限,即必须与“地球”有良好的接壤,上述半地下室顶板不能成为结构嵌固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此条件

       对于上述条件中对首层楼面框架梁的要求,假设满足《抗震规范》第6.1.14条“位于地下室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首层处的柱截面往往远大于框架梁截面,故即使有意增大框架梁截面并增加抗弯钢筋用量,上述要求仍很难满足

    就此要求而言,则只有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才有可能以首层顶板作为结构的嵌固端,而真正意义的高层建筑则完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2.2不设地下室时的条件 高层建筑不设地下室通常是针对层数有限的小高层,或其基础持力层较浅的情况,但从抗震角度考虑是不宜提倡的

       (1)不管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或桩基础,都是以基础(承台)面作为结构嵌固端,且必须在该标高处的纵横方向设置刚度较大的基础梁加以连结,故首层层高应从基础面算起;   (2)若基础(承台)面标高与首层标高有一定距离而不设基础梁连结或其刚度过小,则地面标高处应设有刚性地面来作为结构嵌固端,首层层高可从地面层算起

    若不设刚性地面,则上部结构无从形成嵌固端,也即结构计算简图不成立,设计上显然是不允许的

       以上列举的条件无非是说明要成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其下部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柱根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且能承受或平衡柱根弯矩

    规范中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二倍”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3、与嵌固端相关的技术问题   结构嵌固端的形成或者说上部结构对嵌固端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还可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及其正确的设计方法,以下将分别探讨

       (1)单层地下室 当高层建筑仅设单层地下室且底板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或桩一筏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底板而非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孔洞,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规范规定地下室负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上部结构必须一致,以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不会造成地下室结构造价的提高,反而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即使单层地下室底板是以桩为基础的普通梁板结构,一般情况下仍然取底板处为结构嵌固端,唯一例外的是地下室作为抗爆级别较高的防空地下室时,其顶板通常具有作为结构嵌固端的刚度,因此可取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如图1所示

       (2)投影面积比例 高层塔楼在地下室顶板上的投影面积比例大小对首层作为嵌固端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

    图2中当该比例*1时,若首层楼面符合作为嵌固端的其它条件,则该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就毫无疑问了,但当上述投影面积比例<<1时,说明地下室侧限远离塔楼,塔楼发生的侧向位移将波及首层楼面并使其发生变形,即使变形量很小,但严格说来首层作为嵌固端的刚度必然小于前一种情况,且变形又增大了上部结构侧移的计算值,同时首层骨架构件也会由于自身的变形而产生附加内力

    作为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在实际设计中都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予以鉴别并作出相应的结构处理

       (3)大底盘多塔楼大底盘 多塔楼大多为商住楼,而且由于商用及居住性质不同,对柱网的要求也不同,故通常需设置结构转换层

    当大底盘的商用部分层数不多(如仅1—2层),且结构转换层设于大底盘的屋顶标高处时,塔楼的嵌固端就可考虑取在大底盘的屋顶处,至少在塔楼初算时可以如此假定,如图3所示

     这一考虑基于以下两点: ①既然属大底盘,其楼层面积肯定大于塔楼的投影面积,加上大底盘屋顶设置转换层,故大底盘的楼层平面刚度远大于塔楼的楼层刚度; ②转换层之上通常为剪力墙、部分短肢剪力墙或异形柱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为使转换层上下部的侧向刚度相近,大底盘部分肯定要将原位剪力墙增厚或增加新的剪力墙,从而使塔楼下的大底盘部分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的功能已较为完善,因此大底盘多塔楼建筑均以整体结构进行计算,其嵌固端也不像结构初算阶段选择在大底盘屋顶标高处

       (4)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 在研究探讨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时,必然牵涉到其基础埋深问题,高层建筑基础要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首先是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包括抗滑),其次有利于减弱地震反应

    规范对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有一量化规定,即“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基础,可取H/15,桩基础可取H/18”,但这一规定仅与建筑物的总高H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但我们在认真思考后发现基础埋深除了与建筑物总高H有关外,还应与控制高层建筑体型重要指标的高宽比风心有关

    如两栋建筑物的高度量相同,但其高宽比H/B分别为5.0和2.5,显然H/B值较小者整体稳定性更高,若采用相同的基础形式,则阶B值较大者其基础埋深应更大

    换言之,基础埋深对H/B较大者应偏于严格,而对H/B较小者则可略为放松,不宜作相同处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否则就违背了基础需一定埋深的原则

    除了高宽比H/B外,基础埋深还应与高层建筑的裙房底座宽度、地下室底盘宽度等因素有关,对地下室面积仅为塔楼投影面积者应偏于严格,相反对没有裙房或地下室面积大于塔楼投影面积者则可略为放松

       (5)首层楼面的活载 作为结构嵌固端的首层楼面(地下室顶板),其正常使用时的活载一般不太大,即使作为商业用途,其活载也仅为3.5kN/m2,但设计中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施工荷载,对于首层梁板构件取活载8.0—10.0kN/m2则往往是必要的

       当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建至2层楼面时,首层地面自然而然就成为理想的施工场所,或用于堆放材料(袋装水泥、砌块、搭架钢脚手架等),或用于钢筋加工,甚至作为载重汽车的行驶停放场等,即使是临时荷载,其楼面活载也就有必要取较高值(该活载值仅作用于该层梁板,并不需传给竖向构件的墙柱)

       此外,该层楼板配置通长面筋,不仅是出于增大刚度的考虑,而且是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可能导致地下室顶板完成后要裸露一段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为了防止或减少由于暴晒或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裂缝,配置足够的楼板面筋尤为必要

    首层楼面考虑较大的施工荷载,其梁板截面就需较大,有利于满足首层楼面作为结构嵌固端刚度要较大的要求

       4、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无论选择哪个部位作为结构嵌固端,都可以通过结构计算程序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但我们期望的是计算结果较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结构计算时输入正确的参数和数据固然相当重要,但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对结构计算结果的影响也相当大,因此重视结构嵌固端的确定并非微不足道,且在嵌固端确定后设计中如何保证其成为真正的嵌固端,还有许多细节有待研究和完善,这是结构设计人员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estem.org.cn/post/50314.html发布于 2023-07-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定向政信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