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央企信托-121号·重庆大足中票

linbin123456 2023-06-22 82
央企信托-121号·重庆大足中票摘要: 爆款上新-直辖市经济财政强区中票,中票,中票!A类大央企信托+大足区最优质发债主体+稀缺的银行间市场公募债-中票!总资产超千亿的AA+地区第一大平台发行公募债,总资产807亿...
微信号:18621393321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爆款上新-直辖市经济财政强区中票,中票,中票!
A类大央企信托+大足区最优质发债主体+稀缺的银行间市场公募债-中票!
总资产超千亿的AA+地区第一大平台发行公募债,总资产807亿的第二大平台差额补足!大足区GDP高达817亿,公共预算收入43亿;
标的债券是中票-银行间市场公募债,发行门槛高、绑定地区信用,本次发行有多家银行超额认购,信托仅获得1.4亿额度!

【央企信托-121号·重庆大足中票】
【要素】1.4亿,期限约23个月(固定到期日2025.6.16),30万起 6.8%、300万起 6.9%,每年6月16号付息。
【资金用途】投向重庆大足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简称:23大足发展MTN002)
【AA+发行人】大足实业 ,区国资委100%控股,是大足区第一大平台,AA+公募债主体;总资产1008.68亿,负债率低至50.4%;作为大足最重要的平台,地方支持力度大,经营状况良好,以银行和债券融资为主,债务结构健康,偿债能力非常强。
【差额补足方】大足国资,AA公开发债主体,大足区第二大平台,总资产高达807.53亿元,盈利能力良好,对本信托计划补足还款的能力非常强。
【区域】重庆,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总量高居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居全国第六;大足区,2022年GDP高达817.12亿元,公共预算收入42.98亿元,在重庆38个区县中排第11名,地方负债率不足20%;大足区作为直辖市重要辖区,行使市级行政权力,且地处中国经济第四级-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发展前景广阔,还款能力强。

央企信托-121号·重庆大足中票

央企信托-121号·重庆大足中票

优质知识分享:

强夯施工能量从3000kN.m提升到6000kN.m、8000kN.m,目前已经突破15000kN.m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深度也日益加大,有效加固深度超过15米的已不罕见,大能量强夯工艺处理工程地基范围越来越广,能级也越来越高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国内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开发荒山、滩头以保护耕地,“块石回填山沟”、“炸山填海”、“吹砂填海”等造地建设又推动了大能量强夯施工技术的发展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地基处理面积约18万平方米,拟建油罐基础,夯前地基土为冲填砂土及块碎石回填层

    大面积强夯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了针对不同施工区域采取不同能级的施工参数

     1.2 地质情况 (1)碎石层:黄褐及灰白色,主要由花岗岩碎石堆积而成,结构松散,呈稍湿的松散状态

    厚度0.5~12.8米,平均3.23米,属于不均匀的中等压缩性地基土

     (2)冲填土:灰色 、褐灰色,主要由粉细砂冲填而成,有较多的粘性土及贝壳碎片,结构松散,呈饱和的松散状态,厚度0.5~7.5米,平均厚度3.27米

     (3)块石层:主要由花岗岩块石及碎石堆积而成,黄褐及灰白色,厚度0.5~6.5米,平均均厚1.88米

     (4)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包括: ②淤泥:深灰、灰色,含贝壳碎片,局部混少量粉细砂,偶见腐植物,呈饱和的流塑状态,厚度0.6~12.0米,平均3.25米

     ⑥中风化层,黄褐及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该层埋藏深浅不一,揭露厚度0.30~6.10米,平均揭露厚度2.08米

     2  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1)地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压缩模量Es≥12MPa; (2) 投产后1年沉降量≤20cm,其中:20000m3罐的差异沉降≤17cm,其它罐的差异沉降≤12cm; (3)有效加固深度:从设计标高算起,中风化花岗岩埋深在12m以内,有效加固应至中风化花岗岩岩面,超过12m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不小于15m; (4)消除砂土层的液化性

     3  地基处理方案与试夯参数确定 3.1 施工目标与难点 (1)深层淤泥层的处理; (2)满足加固深度不小于15米的要求; (3)满足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压缩模量Es≥12Mpa的要求

     3.2 总体规划: 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区处理,以先进设备和施工方法,结合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保证加固效果,精心施工,科学管理,争创精品

     3.3 初步施工参数设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拟建上部结构对于地基的力学技术要求,针对不同的基岩面埋深及淤泥、冲填土厚度等,将本项目地基处理的施工范围划分为三个处理区域: (1)基岩埋深小于等于8米的区域,采取低能量强夯加固,拟采用单击能量为3000kN.m; (2)基岩埋深大于8米、但不超过12米的区域,拟采用单击能量为6000kN.m~8000kN.m的中等能量级进行强夯处理施工; (3)对于基岩埋深大于12米的区域,采取高能量级进行施工,拟采用单击能量为10000~14000 kN.m

     (4)为便于施工和提高作业效率,强夯点布置采取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根据夯击能量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夯后辅以振动碾压

     4  强夯设计参数与强夯试验 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情况以及前述试夯参数设想,本强夯处理地基项目拟设置单击夯击能量分别为3000kN.m、6000kN.m、8000kN.m和10000~14000kN.m四个强夯试验区,各试验区拟定的设计施工参数以及欲处理深度范围如下

     4.1 3000kN.m强夯区 本能级强夯拟有效处理深度4~6m,强夯加固分三遍进行

    第一、第二遍为3000kN.m点夯,夯点间距5.0m,呈正方形布置

    夯点的夯击次数暂定8~10击,夯点的收锤标准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控制

    最后一遍为1500kN.m能级的满夯,每夯点夯击2~3击,要求夯锤的底面积彼此塔接1/3

     4.2 6000kN.m强夯区 本能级强夯拟有效处理深度6m~8m,强夯加固分四遍进行

    第一、第二遍为6000kN.m强夯施工,夯点的间距为8.0m,正方形布置夯点

    每夯点的夯击数暂定10~12击,夯点的收锤标准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10cm控制

    第三遍为3000kN.m强夯施工,夯点位置为第一遍、第二遍相临夯点的中间位置,夯击数8击,夯点的收锤标准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控制

    最后一遍为2000kN.m能级的满夯,每点夯两击,要求夯锤底面积彼此搭按1/3

     4.3 8000kN.m强夯区 本能级强夯拟有效处理深度8m~12m,强夯加固分四遍进行

    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夯击能均为8000kN.m,夯点间距为9.0m,正方形布置夯点,夯击数暂定为12~15击,实际夯击数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5cm控制

    第三遍的夯击能为4000kN.m,夯击数暂定为10击,实际夯击次数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控制,第三遍夯点在第一、二遍四个相邻主夯点的中间插点

    第四遍采取满夯施工,夯锤底面积彼此搭接1/3,籍此夯实坑底以上的回填土

     4.4 10000~14000kN.m强夯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以10000kN.m单击夯能进行试验

    本能级强夯拟有效处理地基土深度12m~16m,强夯加固分四遍进行

    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单击能均为10000kN.m,夯点间距为9.0m,正方形布点,夯击数暂定为15~20击,实际夯击数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cm控制

    第三遍夯击能为6000kN.m,夯击数暂定为12击,实际夯击次数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控制

    第四遍满夯施工,能级为2000kN.m,每点夯两击

     试验区主夯最佳夯击的次数通过单点夯击能试验确定,强夯施工之后按规定进行振动碾压处理

     5  强夯主要施工设备 强夯试验施工配备的主要机械设备为强夯机以及强夯锤、推平、振动碾压等为常规设备

     单击夯击能在3000kN.m及以下的,采用W200A型履带式起重机作为强夯机,扒杆接长23米,夯锤重量160kN,直径2.2米,锤底静压力42.11kPa; 单击夯击能在4000~6000kN.m的,采用W200A型履带式起重机作为强夯机,扒杆接长23~26米,附带高度26米的龙门架,夯锤重量320kN,直径2.4米,锤底静压力70.77kPa; 单击夯击能在8000~10000kN.m的,采用W200A型履带式起重机作为强夯机,扒杆接长26~28米,附带高度28~30米的龙门架,夯锤重量400kN,直径2.4米,锤底静压力88.46kPa

     6  试验区强夯施工 在本工程的四个强夯区分别选择地质情况较差、处理深度最大且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 3000kN.m能级强夯试验区,强夯试验区面积20m×20m;6000kN.m能级强夯试验区,强夯试验区面积32m×32m;8000kN.m能级强夯试验区,强夯试验区面积32m×32m;10000KN.m能级强夯试验区,强夯试验区面积32m×32m

     由于场地上部回填土的非均质性以及下部地基土的变异性,各工程试验区通过进行单点夯击能试验来确定和验证前期策划,对设计参数进行校验

     强夯夯击能试验时,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各区夯击点的夯击数,应使试验区土体竖向压缩量最大,而发生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由于本工程10000kN.m以上能级夯坑深度较大,推平回填后对夯坑中回填土须进行原点加固,即在填料推平后在原10000kN.m夯点位再进行6000kN.m能级加固夯,击数5-8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10cm控制(不同于策划10000~14000kN.m能级试验区中的第三遍夯击)

    正式施工中应予以充分注意

     7  试验检测(10000kN.m强夯区) 为了验证当初强夯试验施工参数策划,检验检测地基试验加固效果,强夯试验过程中以及夯后进行了地面变形和土体孔隙水压力监测、夯后超重型动力触探、瑞雷波、静载试验等,通过检测确定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最大加载量按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4倍加载

     7.1孔隙水压力监测 1046#超孔隙水压力历时曲线 从监测数据来看,整个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很小

     7.2夯后动探击数综合密实度分层表 从表中数据看出,地面以下20 m范围内,0~14.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7.3瑞雷波测试 从夯前夯后频散曲线图可知,本区域地层15m以内地基加固效果显著

     7.4 静载荷试验 (1)试验点J-1#的静载试验基本情况表: 序号  试验 点号  位置  载荷板面积  最大 加载量  最终 沉降量   1  J-1#  夯间  2.0㎡  1440kN  16.02mm       (2)试验点J-1#静载试验Q-S曲线 (3)试验点J-1#静载试验S-lgt曲线 (4)试验点J-1#静载试验s-lgQ曲线 7.2试验结果分析: (1)试验点J-1#,Q-s曲线没有出现陡降,s-lgt曲线也未出现明显弯折,试验点在最大荷载作用下均未达到破坏

     (2)试验点J-1#,s/b=0.01对应承载力为622.5kpa,按规范建议的变形标准判断,该点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60kpa,满足设计要求

     (3)按规范公式:E0=I0(1-μ2)pd/s计算,试验点J-1#的变形模量为106.4MPa,满足设计要求

     (4)按照一般施工经验以及强夯地基处理过程的土力学模型分析,夯点的加固处理效果将优于夯点间位置,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本次强夯试验取得了预期的加固效果

     (5)工程大面积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孔隙水压力对工程施工的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连续施工

    但对由于雨后和地下水位较高而使得夯坑中积水时,应基本清理夯坑积水才能进行施工,条件允许时应待夯坑中土体含水量基本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开始夯

     (6)为达到加固地基深层的目的,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锤底静压力较大的夯锤

     8  大面积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 本工程在大面积施工中严格执行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工程业主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理质量、安全监督

     施工中对于夯能过渡区应予以高度重视,应对照地质情况和设计图纸进行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方面进行反馈联系

    为了保证地基加固效果,过渡区强夯能量应偏于采取大能量参数组织施工

     针对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情况、地下水对施工产生的不良后果,施工中专门安排有专业水平的施工队伍进行排水施工

     大面积强夯施工时,为保证施工安全,采取了在满足设计施工参数的情况下,尽量地降低强夯机扒杆接长及龙门架高度

     9  结  语 本工程采用的强夯参数基本是合理的,施工工艺也是可行的,强夯设计方案为处理类似地质概况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工程采用大能量强夯工艺,与其他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相比节约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程建设工期

     由于大能级强夯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国家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再加上成本因素,目前大能量强夯施工大多采用小吨位起重机配套龙门架(小吨位相对于大能量),施工中必须对机械安全、作业人员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投入

    另外施工效率还比较低,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当然也有报道称设备制造业市场出现了专门针对大能级强夯的新型施工设备,这些设备比较昂贵,对施工场地和操作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其普及应用还受到种种条件限制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目前的这些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公共建筑拔地而起,例如,酒店,商场,写字楼,室内体育场等等,这一类公共建筑大多都设有中央空调水系统

    伴随着城市建设现代化的脚步,建筑用电量已经一跃成为城市电网电力供应压力的巨头之一,而空调耗能则是建筑耗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占了整个建筑耗能的一半,因此空调水系统节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整个城市的节能减耗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公共建筑 空调水系统 节能设计   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难题,怎样才能在只需要付出最微小的代价的情况下就能享受到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人类最为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在为建筑物创造舒适环境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指导空调发展发向的引路标

       1 关于酒店类项目的特点 1.1 空调的用冷量和热水供应量很大 在通常情况之下,空调和热水供应是由两个独立的冷热源来进行供应的,例如,冷水机组和燃油,汽锅炉等

    这将会使得冷凝热,二氧化碳,粉尘等的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并且还会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破坏

    因此,在酒店、宾馆、别墅等需要用到生活热水系统的项目中,关于如何将制冷和热水供应综合考虑,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实现空调和热水供应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2 酒店淡季和旺季需求不同 酒店具有淡季顾客稀少,旺季房间供不应求的特点,这就要求酒店的制冷供暖系统要具有良好的部份负荷调节性和高效性

     1.3 酒店的服务项目相对复杂 酒店的服务项目相对较多,功能复杂,除客房外,通常还要囊括餐饮、娱乐、会议、桑拿健身甚至还有室内恒温游泳池和温泉泡汤等等一系列高能耗的休闲场所,所以酒店的空调水系统也比较复杂

     1.4 酒店所处的地域性气候差异 酒店有内外区之分,部分区域需要全年供冷,而外区则还要兼顾采暖的需求

       2 中央空调系统高能耗的原因及节能措施 2.1 导致酒店中央空调水系统耗能高的原因 原因之一:酒店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建筑通风路径导致了空调的冷负荷过高

     原因之二:中央空调不合理的系统和设备选型以及运作方式导致空调系统的效率过低,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按照极端工况(最热气候和最大人流量)的参数来进行设计的,并且还保留了将近10%左右的余量,但是实际运行时极端工况所占时间仅仅只有5—10%的比例,因此就在长期情况下造成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原因之三:不合理的运行制度倒置了空调系统内的各耗能设备的运行时间过长,不完善的设备保养措施也导致了系统运行效率的降低

     2.2 如何实现中央空调的节能减耗 关于实现中央空调的节能减耗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设备的优化选型,采用技术先进,匹配高效的设备更换运行效率低的设备,例如,主机、水泵等

     (2)利用先进的在线检测、控制和信息化技术,强化能耗管理考核,优化设备运行管理,避免人为管理的弊端

     (3)利用自动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空调主机运行所设定的参数和风机水泵的转速等等,保证高能源消耗的设备始终工作在高能效的区间内

       3 水系统的设置及其节能设计 3.1 水系统主机大小的配置 由于空调负荷的不断变化,空调设备通常是处于一种部分负荷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其部分负荷状态下产生的能源消耗指标也就是整个空调系统实际的能源消耗指标的反映

    有关空调负荷往往都是以最不利的情况作为参考的,如果不考虑好相应的能量的调节就会很容易造成耗能指标落后的情况

    所以,从运行节能的观点出发,水系统主机大小的配置要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最优化,最合适的配置方案

     3.2 水泵的选择和水系统的设计 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的调节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实现: (1)节流调节

    在水系统的供水总管上装设控制阀门,用以控制调节系统的能量

     (2)旁通调节

    在供回水管上装设旁通,然后通过供回水压差进行调节

     (3)采用二次水泵系统,其中一次是泵定流量以保证蒸发器水流量的稳定;二次泵变流量,通过变速调节或者台数调节来实现

     3.3 水系统中热回收机组的位置的设置 由于热回收机组的主要目的是制冷,而将冷凝器的散热量回收,用于生活水、空调水预热则是次要目的

    因此要获得更多的热回收量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冷负荷,通常情况下机组要在70%~95%的负荷范围内运行

    热回收机组一般都是与多台单冷机组组合使用,用以确保会有足够的冷负荷提供给热回收机组

     3.4 水系统的设计和分级压差的控制 水系统的平衡设计长期以来一直是制冷空调设计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同程,异程和如何使用平衡阀以及使用平衡阀是否会导致系统阻力增加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争论

    个人认为有关水系统平衡的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系统的合理划分和管路布置上,合理的系统划分可以在一开始就避免平衡问题的出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全面采集影响建筑内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的各种参数,计算出建筑物的实时空调负荷,然后系统的计算得出与实时空调负荷相匹配的各种控制参数,通过改变中央空调水系统中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转速以及相关的阀门的开度等等,调整水系统的流量,压力和温度用以保证各个高能耗设备在各种负荷条件下始终都能以最优最匹配的工作状态做到“按需供应”,这样不仅能确保主机始终工作在最佳能效区间,水泵通过变频措施也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最终实现中央空调水系统的综合节能和安全以及持续节能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estem.org.cn/post/46456.html发布于 2023-06-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定向政信网

阅读
分享